对“违禁药品”事件的澄清。 看评论区不少人都在居高临下的谈论剧本的问题,仿佛自己说的就是真的样子。先不管他们说的是否是真的,我倒愿意相信那确实是他们的游戏体验。只不过尴尬的是,他们的体验虽然是合理的,但是其实却是误解的产物,最起码对于“违禁药品”事件确实是如此,因为我玩之前看了他们的评论,导致我玩到这一情节的时候和他们一样产生了删游戏的冲动,不过好在我根据此前该游戏的亮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这一情节又玩了一遍。因为这一情节本身就类似悬疑推理的样子,所以在得知这一事件的结果后,我感到了某种违和感,那么按照礼仪确乎应该再玩一遍捋顺一下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第一遍是在怀疑写剧本的人脑子有病的情况下忍者心里不适过玩该情节的,第二遍则获得了几乎完全相反的体验。所以我很有理由认为他们也许真的是没有玩第二遍从而导致了糟糕了体验,尽管对于这类废萌确实少有人把某情节过第二遍,但这并不代表只玩一遍就弄懂了该情节本身。如果不愿再体验该情节第二遍,那么就再捋一下该情节吧。 事情起源于男主的朋友佐藤无意间听见男主工作的“marshmallow tree”(蛋糕店店名)处在养父母(佐藤和男主原本都是孤儿,后来被收养)从事的违法勾当的货运路线一事,就给警察写了匿名举报信,警察顺利抓捕了犯人。结果犯人供出该店是同伙,警察就找上门来了,并顺利发现了违禁货物(是毒品)。然后警察要求带走该店负责人(白毛、黑毛)进行进一步调查,男主此刻冲上去开始了他的高光时刻:自己骗了傻白甜的女主们进行违法交易,然后警察就把男主带走了,然后没几分钟(游戏时间)男主就被放了。这一情节就是所谓的“违禁药品”事件,根据剧本的逻辑乍一看似乎很合理,但是再一想男主好像是白痴——评论区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如果再仔细想想,发现好像真的没什么不合理,如果他们再细细搜寻各种线索,相信一定就能把那个被拼好的图景拼成截然不同的样子。事实上,男主是个白痴这一结论是仅仅根据“某人在某绝对不可能的地方某著名寺庙供奉了战犯”的出来的,但这一句话还有后文,“这家伙脑子真的有病”。所以男主是否是白痴,好像还真的不好说。这一情节是否合理,完全可以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再来一次,男主是否依然会选择这么做。答案是肯定,自然,男主的行为即便不是正确那也确乎是合理的。还是让我们再整理一下线索吧。 男主冒充犯人的同伙的心理动机是足够充分的。首先,由于犯人的证词,警察基本就是认定该店是犯人同伙,并且已经到了要带走“棉花糖”的局面,这种嫌疑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洗清的,不仅会导致暂时关店,甚至非常可能影响店的名誉。其次,男主选择英勇献身,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养父本身就是问题分子,加上违禁药品上面没有棉花糖们的指纹有男主的指纹,再加上棉花糖门真的很傻白甜的样子,这使得他极有可能真的是犯人同伙,而棉花糖可能真的只是无辜的受害者;而且这么做也只能使得进一步突出棉花糖的傻白甜,不仅不会给该店声誉带来损害,反而很有可能使得棉花糖因为被骗而获得同情,并由此扩大销售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管是否相信了男主的演技,警察们真的只带走了男主,棉花糖们也真的短时间内怀疑自己是否被骗了。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早在这一情节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的零散的线索,只不过还未编缀。男主是在被饿死的边缘被棉花糖捡回来的,看起来男主好像很废物的样子,但一想起男主还清了自己本不需要背负的债务,还是学霸,并且几乎以一己之力重振了濒临倒闭的蛋糕店之后,似乎不仅不能说男主很废,反而必须说这货很能干,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能干。那么为何最终落到辍学、还在公园几近被饿死的局面呢?这就留到后面的情节了,如果写剧本的人还没忘记这个坑的话。但是既然男主真的是要被饿死了,那么他英勇献身报答救命恩人似乎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根据现在的线索,男主真的可能把店的名誉放在自己罪名之上的。 如果上述线索还不够说明男主行为的合理性的话,那就在这一事件结束后再审视一下吧,你会发现男主的这一行为似乎真的没啥问题,而且反而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首先,男主的行为的最大受益者是他的朋友佐藤君。佐藤为了证明男主的清白不仅把养父母而且把自己也供出去了,没错,他的养父母就是犯人的真正同伙,棉花糖真的只是被陷害了,警察也真的被犯人耍了;写匿名举报信的就是佐藤,他的匿名信使得警察抓住了犯人,而他又出面作证不仅使得警察抓住了犯人的真正同伙,而且还是得男主的嫌疑被澄清了。不过,佐藤君真的算不上大义灭亲,因为这一行为没有使他遭受任何不良影响,他的养父母本身就是因为抚养费等原因才收养他的,佐藤真的只是被利用了,而使得这一切真相大白的契机好像真的是男主的英勇献身的勇气和被抓的不利处境。其次(这也是决定性的理由),男主的行为好像真的可以说是英勇献身,真的不是一时头脑冲动的样子。根据事情的处理结果,男主以及棉花糖之所以洗清罪名的主要原因是佐藤的证词,毕竟犯人的同伙真的找到了,但促成佐藤做出抉择的是男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冒充犯人这一行为,佐藤未必会变成武藤出面作证,棉花糖很可能被带走,洗清嫌疑抓到犯人真的不会只有游戏时间的几分钟,即便最后洗清了嫌疑,棉花糖的声誉也没有理由会因此变好,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不变坏。再次,可是男主这么做了,结果真的就完全不同了,这一最好的结果似乎也不真的全是凭运气。毕竟即便有武藤君的证词,男主还是可能会被判伪证罪,不过之所以最后皆大欢喜,还是因为男主平时积德行善,毕竟男主真的不是一般的能干,在老商业街很有人气的样子,想必,警察也为其男子气概而感动了吧,而且使得男主在商业街更受欢迎了,棉花糖的声誉不仅没有因此受损,反而获得了提升。换言之,如果没有那么高的人气,这一英勇献身的行为可能最后真的会消失在黑暗之中了;但是正因为男主不是一般的能干,所以才带来了那么高的曝光度,导致事情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最后,男主的行为也为白毛担起店长的责任提供了契机,白毛发挥了令人惊讶的行动力,这算不算是为角色塑造服务呢。 那么玩家们的糟糕体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好像真的是男主的锅。毕竟男主一开始就完全不信任警察,导致代入男主视角的玩家们也充满了对这种不合理的厌恶和反感。但警察真的没有那么糟糕的样子,棉花糖们在警察调查期间还在嘻嘻哈哈真的好想没有那么不合理,反而结果证明很合理的样子。傻白甜就是傻白甜,棉花糖就是棉花糖,所以合理的选择是代入棉花糖的视角,而不是男主的视角。毕竟作为经常被警察找茬的社会边缘人物相关人物,真的对警察没什么好感。 所以虽然暂且还没玩到后面的剧情,不过,这一情节好像真的没有那么不堪的样子。
玩家主要愤慨的点我觉得还是你废萌就好好写废萌得了,非得往糖里掺史有什么意思,对比米白粕的那作几个美少女一起快快乐乐的做糕点无脑甜不就行了,我看着也难受,毕竟前两作ph12我玩了评价就是活该男主透四个批,我反正做不到他那样,这作就是“what?他为啥要那样做,剧本没有刚好的处理方法了嘛”
对“违禁药品”事件的澄清。
看评论区不少人都在居高临下的谈论剧本的问题,仿佛自己说的就是真的样子。先不管他们说的是否是真的,我倒愿意相信那确实是他们的游戏体验。只不过尴尬的是,他们的体验虽然是合理的,但是其实却是误解的产物,最起码对于“违禁药品”事件确实是如此,因为我玩之前看了他们的评论,导致我玩到这一情节的时候和他们一样产生了删游戏的冲动,不过好在我根据此前该游戏的亮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这一情节又玩了一遍。因为这一情节本身就类似悬疑推理的样子,所以在得知这一事件的结果后,我感到了某种违和感,那么按照礼仪确乎应该再玩一遍捋顺一下该事件的前因后果。第一遍是在怀疑写剧本的人脑子有病的情况下忍者心里不适过玩该情节的,第二遍则获得了几乎完全相反的体验。所以我很有理由认为他们也许真的是没有玩第二遍从而导致了糟糕了体验,尽管对于这类废萌确实少有人把某情节过第二遍,但这并不代表只玩一遍就弄懂了该情节本身。如果不愿再体验该情节第二遍,那么就再捋一下该情节吧。
事情起源于男主的朋友佐藤无意间听见男主工作的“marshmallow tree”(蛋糕店店名)处在养父母(佐藤和男主原本都是孤儿,后来被收养)从事的违法勾当的货运路线一事,就给警察写了匿名举报信,警察顺利抓捕了犯人。结果犯人供出该店是同伙,警察就找上门来了,并顺利发现了违禁货物(是毒品)。然后警察要求带走该店负责人(白毛、黑毛)进行进一步调查,男主此刻冲上去开始了他的高光时刻:自己骗了傻白甜的女主们进行违法交易,然后警察就把男主带走了,然后没几分钟(游戏时间)男主就被放了。这一情节就是所谓的“违禁药品”事件,根据剧本的逻辑乍一看似乎很合理,但是再一想男主好像是白痴——评论区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如果再仔细想想,发现好像真的没什么不合理,如果他们再细细搜寻各种线索,相信一定就能把那个被拼好的图景拼成截然不同的样子。事实上,男主是个白痴这一结论是仅仅根据“某人在某绝对不可能的地方某著名寺庙供奉了战犯”的出来的,但这一句话还有后文,“这家伙脑子真的有病”。所以男主是否是白痴,好像还真的不好说。这一情节是否合理,完全可以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再来一次,男主是否依然会选择这么做。答案是肯定,自然,男主的行为即便不是正确那也确乎是合理的。还是让我们再整理一下线索吧。
男主冒充犯人的同伙的心理动机是足够充分的。首先,由于犯人的证词,警察基本就是认定该店是犯人同伙,并且已经到了要带走“棉花糖”的局面,这种嫌疑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洗清的,不仅会导致暂时关店,甚至非常可能影响店的名誉。其次,男主选择英勇献身,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养父本身就是问题分子,加上违禁药品上面没有棉花糖们的指纹有男主的指纹,再加上棉花糖门真的很傻白甜的样子,这使得他极有可能真的是犯人同伙,而棉花糖可能真的只是无辜的受害者;而且这么做也只能使得进一步突出棉花糖的傻白甜,不仅不会给该店声誉带来损害,反而很有可能使得棉花糖因为被骗而获得同情,并由此扩大销售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不管是否相信了男主的演技,警察们真的只带走了男主,棉花糖们也真的短时间内怀疑自己是否被骗了。最后还有一个原因,那是早在这一情节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的零散的线索,只不过还未编缀。男主是在被饿死的边缘被棉花糖捡回来的,看起来男主好像很废物的样子,但一想起男主还清了自己本不需要背负的债务,还是学霸,并且几乎以一己之力重振了濒临倒闭的蛋糕店之后,似乎不仅不能说男主很废,反而必须说这货很能干,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能干。那么为何最终落到辍学、还在公园几近被饿死的局面呢?这就留到后面的情节了,如果写剧本的人还没忘记这个坑的话。但是既然男主真的是要被饿死了,那么他英勇献身报答救命恩人似乎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根据现在的线索,男主真的可能把店的名誉放在自己罪名之上的。
如果上述线索还不够说明男主行为的合理性的话,那就在这一事件结束后再审视一下吧,你会发现男主的这一行为似乎真的没啥问题,而且反而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首先,男主的行为的最大受益者是他的朋友佐藤君。佐藤为了证明男主的清白不仅把养父母而且把自己也供出去了,没错,他的养父母就是犯人的真正同伙,棉花糖真的只是被陷害了,警察也真的被犯人耍了;写匿名举报信的就是佐藤,他的匿名信使得警察抓住了犯人,而他又出面作证不仅使得警察抓住了犯人的真正同伙,而且还是得男主的嫌疑被澄清了。不过,佐藤君真的算不上大义灭亲,因为这一行为没有使他遭受任何不良影响,他的养父母本身就是因为抚养费等原因才收养他的,佐藤真的只是被利用了,而使得这一切真相大白的契机好像真的是男主的英勇献身的勇气和被抓的不利处境。其次(这也是决定性的理由),男主的行为好像真的可以说是英勇献身,真的不是一时头脑冲动的样子。根据事情的处理结果,男主以及棉花糖之所以洗清罪名的主要原因是佐藤的证词,毕竟犯人的同伙真的找到了,但促成佐藤做出抉择的是男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冒充犯人这一行为,佐藤未必会变成武藤出面作证,棉花糖很可能被带走,洗清嫌疑抓到犯人真的不会只有游戏时间的几分钟,即便最后洗清了嫌疑,棉花糖的声誉也没有理由会因此变好,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不变坏。再次,可是男主这么做了,结果真的就完全不同了,这一最好的结果似乎也不真的全是凭运气。毕竟即便有武藤君的证词,男主还是可能会被判伪证罪,不过之所以最后皆大欢喜,还是因为男主平时积德行善,毕竟男主真的不是一般的能干,在老商业街很有人气的样子,想必,警察也为其男子气概而感动了吧,而且使得男主在商业街更受欢迎了,棉花糖的声誉不仅没有因此受损,反而获得了提升。换言之,如果没有那么高的人气,这一英勇献身的行为可能最后真的会消失在黑暗之中了;但是正因为男主不是一般的能干,所以才带来了那么高的曝光度,导致事情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最后,男主的行为也为白毛担起店长的责任提供了契机,白毛发挥了令人惊讶的行动力,这算不算是为角色塑造服务呢。
那么玩家们的糟糕体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好像真的是男主的锅。毕竟男主一开始就完全不信任警察,导致代入男主视角的玩家们也充满了对这种不合理的厌恶和反感。但警察真的没有那么糟糕的样子,棉花糖们在警察调查期间还在嘻嘻哈哈真的好想没有那么不合理,反而结果证明很合理的样子。傻白甜就是傻白甜,棉花糖就是棉花糖,所以合理的选择是代入棉花糖的视角,而不是男主的视角。毕竟作为经常被警察找茬的社会边缘人物相关人物,真的对警察没什么好感。
所以虽然暂且还没玩到后面的剧情,不过,这一情节好像真的没有那么不堪的样子。
玩家主要愤慨的点我觉得还是你废萌就好好写废萌得了,非得往糖里掺史有什么意思,对比米白粕的那作几个美少女一起快快乐乐的做糕点无脑甜不就行了,我看着也难受,毕竟前两作ph12我玩了评价就是活该男主透四个批,我反正做不到他那样,这作就是“what?他为啥要那样做,剧本没有刚好的处理方法了嘛”